莊子內七篇之——《逍遙游》
- 運行三部[P130386]熊治剛2024-05-29240分享
《逍遙游》是莊子內七篇的第一篇,作為東方哲學的代表,通天地之變,悟人生之理。人生短短數十載,生而為人,要怎樣才算活得明白?聞一多曾說,人一定要向高遠處追尋,否則要星辰大海何為?現在咱們所擁有的知識,是古人難以想象的,可人類自身的意識形態呢?我們降伏了那個不斷自言自語,生出各種念頭,甚至制造麻煩的大腦了嗎?我們的生命,超越自我,超越時間的維度了嗎?生命的外在進化可能需要億萬年,而內在的進化卻只需一念間。
開篇說:北冥有魚,其名為鯤,鯤之大,不知其幾千里也?;鵀轼B,其名為鵬,鵬之背,不知其幾千里也,怒而飛,其翼若垂天之云。鯤是什么魚?鵬是什么鳥?在達爾文的進化論里,鳥類也是比魚類進化更深層次的物種。在逍遙游中,莊子摒棄了時間的概念,因為這是意識的頓悟。冥是一種若有若無的境界,這個狀態下,沒有時間空間的概念,也無自我,生命就是存在本身,是天人合一。鵬從北冥飛往南冥又何解?南斗注生,北斗注死,固由北到南是由死而生,由凡而仙。
且夫水之積也不厚,則其負大舟也無力。天空的風厚云積,方能承載大鵬之扶搖。當代人的注意力總為外部所引,終其一生不曾關注內在。壓力過大時,會覺難以喘氣,當壓力消除,心如大石墜地,這是內在世界的直觀感受。內心的狹小,會讓人淪為情緒的奴隸,他人不經意一句話,一件小事,皆能引發情緒劇烈波動。
在莊子看來,一個人無論地位高低,財富多寡,只要未開悟,在高維度人眼中,都是夢中人,故佛教稱俗子凡夫。在與惠子的對話中,惠子調侃莊子像大葫蘆一樣大而無用,莊子答曰:夫子固拙于用大矣!宋有人善為不龜手之藥者,世世以洴澼絖為事。有客聞之,請買其方百金,得之以說吳王。擇冬與越人水戰,大敗越人,終得以裂地封侯。
無用之樹,植于有無之鄉,廣袤之野,更為枝繁葉茂,自在長久,因無用,故無禍患。自合乎水善利萬物而不爭之天道。莊子還說,子不見貍狌乎,卑身而伏,以候敖者,東西跳梁,不辟高下,生于機辟,死于罔罟。今夫釐牛,其大若垂天之云,此能為大矣,而不能執鼠。
縱觀《逍遙游》,一為小大之辯,二為人生三境,三為有無之間,神人之境是為逍遙,自由于有無之間,則為逍遙矣。奈何當今社會,幾乎所有人都衣食無憂,卻幾乎所有人都在疲于奔命。人本生而自由,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,自以為是人主之人,卻如尼采筆下之駱駝,終身疲于奔命不得解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