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《人類群星閃耀時》有感
《人類群星閃耀時》是有著人類歷史上最好的傳記作家之稱的,史蒂芬.茨威格的作品,我仔細品讀其中內容、仿佛置身于那一個個風起云涌的畫面中。書中記述了改變人類歷史的14個瞬間,與之相對應的14個人物的故事。當人類歷史發生裂變、社會布局發生重構之時,他們用畢生心血澆灌成的軌道與歷史的車輪摩擦碰撞,產生的火花劃破天際,閃耀于人類文明的天空。
其中,有兩個故事給我留下的印象尤為深刻:《一夜天才》魯熱、菲爾德"鋪設電纜"連接大洋?!兑灰固觳拧匪v的是,在1792年的法國,年輕上尉魯熱,受到斯特拉斯堡市長的邀請,為萊茵軍創作一首戰歌,經過一夜的創作,于4月26日凌晨誕生了。而此歌的作者魯熱不為人知,并且一生窮困潦倒,他只做了一夜的天才。"1792年4月25日,法國國王正式對奧地利、普魯士王國宣戰,這一消息從巴黎迅速傳到了斯特拉斯堡,魯熱自身的愛國之情已被點燃,在市長迪特里希的建議下,他借助舉國上下的愛國情懷,僅僅用了一個晚上,即為出征的部隊創作了《萊茵軍進行曲》歌詞和曲譜。這首歌開始并不被萊茵軍所采納,眼看將被遺忘之際,直到1792年6月22日,馬賽俱樂部一個名叫米勒的學生唱起了這首歌,這歌才被軍隊接受,成了馬賽營的營歌,并在行軍過程中反復傳唱,從此一發不可收拾,如戰略導彈爆炸似的迅猛傳播、在全國大街小巷,激勵著軍人去保家衛國、去戰斗、奪取勝利,同時這歌有了新的名字《馬賽曲》。第一次世界大戰后,《馬賽曲》成為了法國國歌,而其作者魯熱卻無為人知,并且一生窮困潦倒,他只做了一夜的天才。直到死后,他才被移葬在榮軍院,與拿破侖的遺體比鄰。
他個人的人生似乎是不幸的,盡快創作出《馬賽曲》這樣"令無數人熱血沸騰"的歌曲,可是他卻寂寂無聞、窮困落魄地度過余生。但是從歷史長河來看,他又是很幸運的!古往今來如此多的作家、音樂家、詩人,每一個時代、每一片地域,創作出來的小說、詩歌、歌曲浩如煙海,而真正得到認可并且廣為流傳的卻屈指可數。而魯熱,以一個業余的曲作者身份,在那個風雨如磬的時代,創作出了這樣一部傳承至今、影響千千萬萬人的作品,這讓很多音樂翹楚都望塵莫及,這本身就是一種榮譽!能讓自己短暫的人生在浩瀚的歷史中熠熠發光,這比任何名譽、財富都更有價值。
菲爾德"鋪設電纜"連接大洋所記敘的是美國實業家塞勒斯·韋斯特·菲爾德,在電報剛發明之初,歐洲、美國隔著大洋無法通過電纜通訊的情況下,立志要鋪設一條連接歐美大陸的海底電報電纜。這在當時看起來似乎遙不可及,畢竟要克服海水使電流耗散的阻礙幾乎難于登天,好多科技大咖、行業泰斗都不看好這一當時看起來十分荒誕的想法。
準備妥當后的首次鋪設便遭遇失敗,第二次由于海浪的襲擊、造成電纜損壞而功敗垂成,堅定的菲爾德不氣餒、終于在第三次鋪設時成功跨越空間的距離、使船只在海上通過電流連接,大洋兩端終于可以聯系了。在維多利亞女王的賀電傳來、菲爾德被奉為英雄、受到萬人敬仰之時,事情卻向糟糕的方向發展,海底電纜的信號卻越來越弱、甚至失靈,一時間菲爾德被視作"騙子",幾乎身敗名裂,被人們抨擊、謾罵。但他不甘心,重新開始、繼續自己海底電纜的事業。時隔六年,堅持初心的菲爾德經過反復嘗試、終于找回那根沉睡多時的電纜,使其從美國傳到歐洲的聲音異常清晰,傳播速度也快了50倍。成功那一刻,他鉆進自己的船艙內痛哭不止,淚水中包含了他12年內受到的所有壓力、指責、唾棄,和成功之后的欣慰、喜悅。
艱難方顯勇毅,磨礪始得玉成。從萬人敬仰、遭世人唾棄、到重獲成功,菲爾德敷設海底電纜,經歷了九死一生的歷練、百折不撓的堅守,這種精神不正是每一位領域攻堅者、追夢路上的奮斗者,所必須具備的靈魂嗎?
人類文明的天空,將星璀璨。不同時代、不同地域的人物,邁出自己偶然的一小步,宛如放出光芒的星辰,將空間折疊、時間穿梭,照亮了寂靜的暗夜,千萬年的斗轉星移,留下的是人類面對未知命運時,展現出的強大意志,能驅散前進路上的迷霧,在充滿未知的征程上乘風破浪,駛向星辰大海、海闊天空。"日月之行,若出其中。星漢燦爛,若出其里。"